清理完西方伪史论,谁来清理中国的“秽史”? 近期,中国又一部主旋律电影《南京照相馆》让民间愤青又一次热血沸腾。 一篇公众号文章指出该片有四处篡改史实,比如国军高级将领弃城逃跑、大规模攻城战、守军扫射溃兵、偷运影像罪证等等。 有人把篡改史实说成是艺术创作有权自由改动,这是混淆视听。 当局要利用这种“艺术篡改”实现“一石二鸟”的宣传效果:一方面煽动民众仇日情绪,另一方面继续给民众散布虚假历史观念,营造国军官兵擅离职守、兵败如山倒的错觉。 其政治用心不可谓不险恶。无怪乎主旋律电影,诋毁国军抗战有功、渲染仇日情绪,这些属于是主旋律电影的常规操作。 篡改历史并不是什么艺术加工,以艺术加工之名煽动仇恨情绪和散播虚假历史,这是典型的毛泽东遗祸之一:文艺创作为政治宣传服务。 以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为例,这部影片在尊重史实和艺术加工上均取得重大成就。但该片仍然遭到批评,因为涉嫌用幽默和轻快的叙事节奏弱化大屠杀历史。 但可以说《美丽人生》也是篡改历史吗?完全不是。艺术创作当然有其自由空间,尤其是影片前半部分的诙谐幽默与后半部分夹在残酷世界裂缝里的人性温情,呈现出来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价值,既不煽动对德国人的仇恨,也不掺杂政治宣传,而是被评论界普遍称赞“尊重人性”。 《南京照相馆》的“艺术效果”在哪里呢?它的“艺术效果”就是抖音和微博上骂“日本人都是畜生”的网络表演,以及普通民众诅咒国军抵抗不力导致南京大屠杀,就好像国军官兵成了南京大屠杀的第二大罪魁祸首。 艺术在哪里?历史和政治的边界又在哪里? 仇恨日本、怨恨国军,从头到尾全是政治宣传,简直就是中宣部标准爱国教程。尤其用心险恶的地方是,故意混淆历史上的日本和现实中的日本,要观影者达到看完影片就仇恨现实中的日本,完美契合中国眼下流行的社会偏见,就好像现在日本还是奉行军国主义国家路线。 明明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应该抵制,但许多不同政见者仍然凑热闹去电影院看了这个片子。你不能抵制一种伪文化,又同时花钱去支持这种伪文化吧?这并不是批判性鉴赏,这是闲来无事凑热闹的生活习惯,这种生活习惯正在鼎力支持中国大陆的“秽史”生产。
Se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