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支配成为秩序,暴力就成了正义。 统治者只需要忠诚的牛马,所以永远不会给人民真正的公平和认可。 他们害怕一旦人民意识到自身的力量,统治的根基就会动摇。 于是,统治者不断灌输“中国人需要管起来”、“要感恩”、“没有国你什么都不是”,让人们在焦虑和自我怀疑中被牢牢控制。 而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就是这个权力机构的缩影。在这里,统治者是家长,被剥削的是孩子。 父母通过持续的批评和否定来维持自己的权威,让孩子始终处于被支配、被剥削的低位。 于是孩子永远在试图满足父母期待,永远在讨好、顺从、自我怀疑,却永远得不到真正的认可。 父母的这种行为,不是爱,而是控制——就像统治者绝不允许臣民独立,父母也无法接受孩子摆脱自己的掌控。 家国同构。 这就是为什么祖国的未成年保护法形同虚设。因为誓死捍卫家长剥削孩子的权利,就是捍卫整个社会的统治根基。 同理,这也是为什么必须捍卫男性对女性的支配权与施暴权。 家庭是整个社会秩序的缩影。祖国的本质不仅是父权制,更是极权化的等级社会。这里的权力必须层层压制,每个掌权者都需要一个比自己更低的人来维持地位——家长之于子女,丈夫之于妻子,官员之于百姓,国家之于人民。 在这种结构中,父亲/丈夫不仅被赋予统治家庭的权力,还被赋予剥削与施暴的正当性。 他们的剥削被视为“家事”,他们的暴力被默认成“合理的管教方式”,并被系统性地包庇、正当化,被整个社会默许和放任。 那么既然家长可以随意虐待孩子,丈夫可以尽情殴打妻子,国家当然可以随意压制人民。 因为在这套体系下,暴力并不是失控的例外,而是维持统治的默认手段。 真正被维护的,从来不是“家庭和谐”,而是权力者的稳定地位。 剥削要层层递进,控制要代代相传。 这是一整套从家庭到国家的驯化机制。他们让你相信,服从是天性,忍耐是美德,反抗才是破坏。让你一出生就习惯被支配,然后心甘情愿地把这套枷锁传递给下一代。 而这套机制之所以一直有效运行,并不是因为它足够强大,而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在不自觉地维护它。 它已经深入我们的语言、文化、习惯,成为一种理所当然。 想要跳出这个循环,就要从质疑所有“理所当然”的支配关系开始。 思考是你的武器。
Se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