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我:“要不要给孩子们看看这些触目惊心的霸凌视频,让他们懂得这时候要保护自己,及时告诉我们?” 我直截了当:其实你没资格教育他们“如何不被霸凌”,因为你就是他们最大的霸凌者。 你打他,他就会以为被打是正常的。 要知道,孩子学习“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并不是靠看视频,讲道理,而是靠观察大人怎么做——特别是他们最亲近、最有权力的大人,比如父母和老师。 如果家长本身会打孩子,那他们就是孩子最早、最根本的“霸凌示范”。 那么无论家长怎么强调“别人不可以打你”,孩子都很难理清这个逻辑——因为他们已经在现实中接受了被打是“爱”“教育”“为你好”的表达。 你一边打他,一边告诉他“别人不能打你”。可他从你这里学到的,是一句更真实的规则:有权力的人就可以随便动手打人。 而这正是霸凌的本质:强者可以肆意欺负弱者,而弱者必须保持沉默。 所以在你的暴力教育下,他们无法学会反抗,只能学会沉默、忍耐,接受一切。 身体的边界感,是靠经验感知的,不是靠说教。 孩子理解“我有权说不”“我不舒服就是界限”这类边界概念,是靠身体体验建立的。 如果父母经常忽视孩子的哭泣、挣扎、不愿意,甚至一不满意就拳脚相加,那么孩子就会逐渐学会: “我的不愿意没用” “说不也不会被听见” “大人想怎样就怎样” “边界是由有权力的人决定的” 于是孩子早早就学会了压抑自我感受,甚至开始自我洗脑,去认同施暴者,来合理化自己遭遇的痛苦。 这样长大的孩子最容易在学校成为被霸凌者。因为他们沉默不语,没有反抗能力,甚至连反抗的想法都没有。 或者,他们学着复制自己父母的权力暴力,变成一个施暴者。 血腥视频不是教育,是情绪操控。 让孩子看暴力视频,试图制造“警惕”或“让孩子记住教训”,本质上是用恐惧控制孩子的行为。 这和打孩子、羞辱孩子、威胁孩子是同一种策略:用情绪创伤来换取表面服从。 但恐惧不会教会孩子真正的判断能力,只会教会他们回避,让他们更容易惊恐。恐惧更无法增强孩子真实的内在边界感和求助能力。 真正让孩子拥有反霸凌能力的,不是恐惧教育、暴力震撼,而是在一次次的日常相处中,大人用亲身行动告诉他: “你的不愿意值得被听见, 你的界限应该被尊重, 你有权说不, 你说不时,别人必须停下。” 只有他确信这一点,他才能相信自己值得被保护,才会站出来保护自己。
See Tweet